2025
十月
05
【壹明头条】| 全球秩序、失控的世界,怪物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政治家兼作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写道:“旧世界正在消亡、新世界迟迟未现。在这明暗交织的过渡期,怪物应运而生”。在某个时刻,世界主要强国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催生出一个“世界秩序”——这个模糊而含糊的术语,其定义从未达成共识。它赋予我们作为世界事务独家管理者地位的权利。
这并非关乎民族、种族或宗教的灵魂,而是权贵们永不满足的贪婪,将人类推入对抗——一场不可调和的价值观碰撞,企图压倒对方。这导致危机与战争,其规模足以引发全球动荡与混乱。自然法则要求法律战胜武力,无论其表现为体力、军事、经济还是政治形式的武力。在禁止武力干预的框架下,各国应采取行动保障个人、社会及宗教组织的存在、自由、自主权与发展。
尽管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签署首次在人类历史上使战争成为非法行为,但战争至今仍遍布全球。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现有强权还是新兴势力,都在追求全球或区域霸权。基于国家主权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哲学,与人道主义法和民主干预(制裁)理念相悖。领导人之间的疯狂竞争和猜忌,往往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当前世界正经历范式转变:从单极霸权经混乱时期向不对称多边主义的历史性过渡。但只要经济金融资源仍被军事力量所掌控,它们就无法发挥生产力。全球事务的稳定性因此受损,困境持续存在。
某些人眼中的美好理想并非普世真理,不应强加于其他民族或国家。构建世界平衡需要更多智慧与谦逊。实现途径在于外交、对话、更普遍地尊重人类尊严,而非战争。这将驱散现实主义的悲观情绪,为必要性注入乐观主义。
科幻先驱兼政治思想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于1940年在《新世界秩序》中写道,和平主义者若想建立一个崭新的和平世界,其使命在于同时推动政治联盟与经济集体化的深刻变革。在他看来,全球集体主义——人类避免陷入混乱与堕落的唯一出路——必须经过精心规划与周密设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英雄般的决心与坚不可摧的意志。
日前,教宗良十四世指出,我们必须承认,某些决策往往更多基于军事力量和经济利益,而非人类尊严与人道关怀。
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2004年世界和平日警告说:“和平与国际法密切相关:法律促进和平”。他认为,现行体系未能充分实现目标,呼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来取代二战后形成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体系。这一新秩序应能为当今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其基础在于人的尊严、社会的整体发展、贫富国家之间的团结互助,以及资源与科技进步的共享。
罗伯特·L·菲利普斯谈到社群主义与新全球秩序,正如若望·保禄二世提出的宏伟愿景,其中蕴含着鼓舞人心的自由理念——既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单边立场,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多梅尼科·阿加索的《上主与未来世界》一书中收录的先教宗方济各的一篇访谈中指出,“我们不能再轻率地接受不平等和环境恶化。人类的救赎在于创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毫无疑问地专注于各国人民与受造物的和谐共处”。先教宗认为,我们需要进行重大调整,从金融投机、化石燃料和军事积累转向基于包容性的绿色经济。构建基于团结的新世界秩序,探索创新方法铲除胁迫、贫困与腐败,众人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不推诿、不懈怠。
基督徒及善心人士应根据四项标准选择予以支持的企业:包容被排斥者、扶持弱势群体、追求共同福祉、守护自然创造。世界必须摆脱(所谓)单极统治的投机心态——这种心态引发全球纷争,重拾多极的“灵魂”,促进国际和谐。这不仅关乎政府,更关乎全体民众。当政客们日益高涨的威权主义浪潮吞噬人性时,人类尊严便岌岌可危。
基督徒虽是天国之城的建设者,却不能忽视人间之城。他们被视为建立更公正、更友爱、更团结的全球秩序的关键力量。这种秩序植根于人的尊严和共同利益,与乌托邦式天国愿景相契合。为此,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祈祷、慈善和行动上。在圣保禄《致弟茂德书》的鼓舞,他们为所有人、为国家元首和所有掌权者提出请求、祈祷、代祷和感恩,使我们能够过着平静而体面的生活,充满虔诚与节制。
天主教会将全球秩序视为天国在世间的体现。教会训导坚持认为,它能够也必须为治理国际生活的结构注入精神与道德维度。《和平》通谕中,先教宗本笃十五世呼吁:“所有国家(……)应当联合成一个联盟,(……)成为各国人民的大家庭”。并将教会作为手足情谊与和平的典范。作为全球天主教的体现,同道偕行进程必须引领教会从西方精神帝国的范式转向真正全球化的教会,让每一位受洗者——无论其来自世界何处——的思想与实践都得到重视。圣洗圣事将信徒纳入基督的奥体,即真正的“万民之家”。《教会宪章》第42条指出,教会“因不隶属于任何文化或政治、经济、社会体系而具有普世性”。因而能成为“不同民族与国家社群间的桥梁”。辅助性与团结性原则确保全球性机构尊重人的自由和中间团体的尊严,避免建立与教会自由教义相悖的单一“世界政府”。
尽管联合国在基于人民自决原则的去殖民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全球南部地区仍普遍处于边缘化状态。捍卫受压迫和后殖民地人民的权利以及维护民主价值观,往往会引发对立利益集团的对抗,它们利用否决权阻挠可能损害自身或其保护对象利益的决策。这正是联合国组织陷入“瘫痪”状态的主要症结所在。
提供一个“倾听”的空间值得称赞。倾听对话者有助于建立信任氛围,改善人际沟通与对话。在圣神中的倾听使个人的心向活生生的天主敞开;共融性组织整个团体共同“聆听”同一位圣神。所有人都被召唤参与这场前进的征程,为万民和天主子民的福祉贡献力量。
